- 【兴隆集团】
- 山东省聊城市首创钢管有限公司
- 联系人:桑经理
- 手机:18264555522
- 手机:16500588884
- 电话:0635-8878184
- 电话:0635-8878084
- 传真:0635-8878084
- 账号:15814101040006308
- 税号:91371500MA3C6B4A3P
- 网址:www.wfggz.com
- 地址:辽河路东首兴隆市场
联系我们
中国-东盟博览会将再度助力 “抢滩”仍面临3大难题
今年,第九届中国—东盟博览会上一大看点是总投资超120亿元的中国—东盟商品交易中心落成开业,未来5年时间内将免费为东盟各国提供5万平方米的展示交易区,其1号展示交易区即为建材家具广场,预计入住率将达95%以上。
http://www.wfggz.com/此前,根据中国—东盟建材市场需求,中国—东盟博览会设置建筑材料展目前已经成功举办8届,成为促进中国和东盟之间建筑材料行业合作的有效平台。在去年10月举行的第八届中国—东盟博览会及商务与投资峰会上,中国方面提出在南宁建设中国—东盟商品交易中心,作为双方产品的展示交易平台和商贸物流基地,为建材等行业提供全方位、全链条的展览、展示和交易平台。
今年随着中国-东盟博览会轻工产品展在南宁华南城开幕,中国-东盟博览会对双方建材合作的支持力度较往年更上一个台阶,有望为双方的建材合作再助一把力。
但是,在我国建材企业大举进军东盟的背景下,有三个问题应引起注意:
首先,分散性出击态势明显,产业链整体推进力度不足。目前,生产板材、地砖等产品的产业链下游企业多为中小型的民企,凭借“船小好调头”的优势,大量涌入东南亚市场,迅速将销售终端在东南亚国家中铺展开来。但由于平均规模小、生产集中度低,下游企业进军东盟过程中有分散过度、竞争无序的苗头出现。
同时,上游产业移植速度偏慢,水泥等上游生产线大多还都在国内。因此,由于行业整合力度不足,下游企业进入快,上游产业移植慢,产业脱节现象较为突出。
其次,低廉产品扩张势头迅猛,高端环保产品遇冷。我国出口到东盟国家的建材产品绝大多数为低端、廉价的商品,凭借低成本优势打开市场,但这种出口模式随着国际产业链的转移、东盟国家生产能力的提升和我国土地、人力成本的上升越来越不可继。我国高端产品,特别近期推出的一系列环保商品在东南亚国家认可度不高,难以打开局面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少数出口商利用东盟成员国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特点,出口质次价低的商品,对我国商品的国际形象造成较坏的影响,扰乱了我国对东盟出口的市场秩序。
再次,大项目整体推进未有较好突破。我国建材出口目前还基本以“零售”为主,缺少涵盖设计、规划、生产、施工等多方面的一体化解决方案,利润水平较低。
http://www.wfggz.com/我国建材行业还需自我提升
新华社经济分析师采访多位建材工业专家、从业者,发现其普遍认为我国建材工业还应在以下各方面加快发展,进行自我提升:
一、加强行业整合。只有加强行业整合,才能有效整合行业力量,不断巩固和扩大我国建材企业在东南亚国家的市场份额。应加快全行业的战略移植,加强境外上下游企业的联系。其中,应着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,发挥行业协会的凝聚力。
二、加强金融支撑力。由于我国建材企业多为民企,往往规模小、力量薄,资金链周转难题已成为限制部分企业开拓市场的一大障碍,亟需有金融扶持。银行、金融机构应及时跟进,加设分支机构,完善网络布局,加快开发和普及为建材企业“量身定制”的微小贷产品。
三、加快一体化发展。建材行业未来的盈利重点应在一体化方案,而非下游产品的零售。接下来,应发挥我国建材工业在东南亚市场的比较优势,加强对我国建材工业技术、装备和工程建设的推广。同时,我国建材工业在对外投资、办实体、开矿业及深加工和全方位的科工贸一体化发展等方面也应重点加强。
http://www.wfggz.com/此前,根据中国—东盟建材市场需求,中国—东盟博览会设置建筑材料展目前已经成功举办8届,成为促进中国和东盟之间建筑材料行业合作的有效平台。在去年10月举行的第八届中国—东盟博览会及商务与投资峰会上,中国方面提出在南宁建设中国—东盟商品交易中心,作为双方产品的展示交易平台和商贸物流基地,为建材等行业提供全方位、全链条的展览、展示和交易平台。
今年随着中国-东盟博览会轻工产品展在南宁华南城开幕,中国-东盟博览会对双方建材合作的支持力度较往年更上一个台阶,有望为双方的建材合作再助一把力。
但是,在我国建材企业大举进军东盟的背景下,有三个问题应引起注意:
首先,分散性出击态势明显,产业链整体推进力度不足。目前,生产板材、地砖等产品的产业链下游企业多为中小型的民企,凭借“船小好调头”的优势,大量涌入东南亚市场,迅速将销售终端在东南亚国家中铺展开来。但由于平均规模小、生产集中度低,下游企业进军东盟过程中有分散过度、竞争无序的苗头出现。
同时,上游产业移植速度偏慢,水泥等上游生产线大多还都在国内。因此,由于行业整合力度不足,下游企业进入快,上游产业移植慢,产业脱节现象较为突出。
其次,低廉产品扩张势头迅猛,高端环保产品遇冷。我国出口到东盟国家的建材产品绝大多数为低端、廉价的商品,凭借低成本优势打开市场,但这种出口模式随着国际产业链的转移、东盟国家生产能力的提升和我国土地、人力成本的上升越来越不可继。我国高端产品,特别近期推出的一系列环保商品在东南亚国家认可度不高,难以打开局面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少数出口商利用东盟成员国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特点,出口质次价低的商品,对我国商品的国际形象造成较坏的影响,扰乱了我国对东盟出口的市场秩序。
再次,大项目整体推进未有较好突破。我国建材出口目前还基本以“零售”为主,缺少涵盖设计、规划、生产、施工等多方面的一体化解决方案,利润水平较低。
http://www.wfggz.com/我国建材行业还需自我提升
新华社经济分析师采访多位建材工业专家、从业者,发现其普遍认为我国建材工业还应在以下各方面加快发展,进行自我提升:
一、加强行业整合。只有加强行业整合,才能有效整合行业力量,不断巩固和扩大我国建材企业在东南亚国家的市场份额。应加快全行业的战略移植,加强境外上下游企业的联系。其中,应着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,发挥行业协会的凝聚力。
二、加强金融支撑力。由于我国建材企业多为民企,往往规模小、力量薄,资金链周转难题已成为限制部分企业开拓市场的一大障碍,亟需有金融扶持。银行、金融机构应及时跟进,加设分支机构,完善网络布局,加快开发和普及为建材企业“量身定制”的微小贷产品。
三、加快一体化发展。建材行业未来的盈利重点应在一体化方案,而非下游产品的零售。接下来,应发挥我国建材工业在东南亚市场的比较优势,加强对我国建材工业技术、装备和工程建设的推广。同时,我国建材工业在对外投资、办实体、开矿业及深加工和全方位的科工贸一体化发展等方面也应重点加强。